IMG_0283    

財經書和網路上盛傳一個觀念,股東權益報酬率(ROE)是巴菲特選股的重要指標之一,門檻要達到ROE>15%。

首先,還是要說明一下ROE的定義,ROE等於每股盈餘(EPS)除以每股淨值(NAV),其中每股淨值是資產減去負債再除以股本。因此,ROE應該被解釋為公司運用股東資本來賺錢的能力。

目前銀行定存的年利率大約1%,若公司的ROE可以大於1%,就稱得上打敗定存,把錢交給公司才有意義。相較之下,慘的是那些ROE低於1%或是負值的公司,拿股東的錢蓋廠房、請員工、生產以及銷售產品,卻比不上什麼事都不做,直接把錢拿去放定存就好,算是浪費管理階層的時間,也浪費股東的時間,唯一好處是創造就業機會。

回到ROE>15%的標準來說,指的是公司能創造大於定存15倍以上的收益能力,高ROE的公司通常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,或者在產業具有壟斷的優勢,但對身為投資者的我而言,ROE只能當作參考數據,因為ROE沒有包含股價的概念,為了買到高ROE公司的股票,我付出的價格也通常必須遠高於淨值,反而失去了意義。

舉個例子,大立光在2014年的ROE是50%,淨值是344塊,但是股價高達2395塊,用市價買進只能得到實質ROE為7.18%。反觀光磊在2014年的ROE是7.58%,淨值是13.9塊,可是股價只有13.4塊,換算成實質ROE為7.86%,反而比大立光高,而且若可以在7塊以下買到光磊,實質ROE便能超越15%。

一昧地追求高ROE是件矛盾的事,樸實無華且穩穩賺的公司,更有機會用遠低於淨值的價格買進,來換得高的實質ROE。

*** 投資旅人 FB粉絲專頁 ***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ht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